農資三十年亂象,源于高利潤,死于高利潤
問大家一個問題,當初為什么選擇做農資?不管表面上的答案有多少個,本質只有一個,有錢賺。飛魚曾經聽一個老農資人說,之前做農資是多么的賺錢。農資廠家,根本不愁銷路,業務員唯一的工作,是坐在辦公室收錢。農資零售也是如此,忙上兩個月,輕松一整年。當大家都知道農資的利潤既穩定又高的時候,競爭便開始了。這也是造成目前農資競爭亂象的根源。
這種局面,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的,尤其是當資本勢力也盯上農資這塊大蛋糕的時候。還習慣于窩里斗的農資人們,對他們平臺、團購、低價、眾籌等玩法目不暇接。這些資本大鱷的玩法,就是用全新的方式定義農資經營,淘汰傳統的分級經銷、零售等環節。也可以這樣說,農資的高利潤引來了洪水猛獸,那些在傳統競爭中焦頭爛額的農資人們,被淘汰的危險性更大了。
進化,從賣產品到賣服務
經歷過無序競爭的階段,農資行業必然進入有序良性的階段。從本質上,農資是為農業服務的,而很多農資人都是只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利潤,忽視了這個根本點。這在我國農業關注產量而忽視質量和利潤的時代,無可厚非。但時代的發展,民眾對生活質量的重視,對健康的關注,讓農業也在向著新的方向發展,安全成為新焦點。由此延伸,國家的農業政策、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的指引效果越來越強、農民種植技術的需求、農資產品的系統化配置等都成為新時代的新助力和新需求。
需求決定產出,從農民的角度上來講。種植什么作物?怎么種?取決于掙多少錢?省多少力?而這些,都需要幫助和指導,誰把這些方面做好了,別說農資,汽車都能賣出去。我們欣喜的看到了一些人和企業都在做這方面的事情,比如一些大型的農業合作社,組團發展,共享資源;比如農醫生,瞄準了農業技術服務的市場。這在未來,將成為農資行業的重頭戲。
互聯網不能顛覆農資,只為服務提供更多渠道
毋庸置疑,互聯網是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但并不能證明,他就能在短時間內顛覆農資經營的模式。合肥植保會上,一位專家說,沒有線下的農資平臺,都是耍流氓。飛魚給這位專家一個贊,如果我們把目光瞄準在五年內,確實如此。這取決于當前農村市場的網絡普及程度及消費觀念。這也是幾乎所有電商平臺都埋頭線下的原因。這證明了一點,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他不能擺脫其工具的本質。
用電商的方式做農資,還是沒有擺脫“賣產品”的思維模式。而農資的未來,只在服務。在合肥植保會上,有一家豐信農業,喊出了“攜手豐信,不怕電商”的口號。不排除拿電商做噱頭的嫌疑,但豐信的做法,比較符合飛魚的口味。他們做了7年的線下服務,整合了農技服務、高產方案、連鎖經營等模式,互聯網方興未艾的時候,豐信也做了線上銷售平臺,完善了電商功能。但電商只是其簡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體驗的一部分,他們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服務上。豐信農業營銷總監曹加斌說過一句話:“電商,對我們來說,只是服務的工具,服務才是我們的核心。”飛魚給這句話32個贊。
農資人,做好服務才有未來
對于在傳統經營中苦苦掙扎的農資人來說,與其在賒銷、買贈等經營產品的漩渦中求生,不如轉變一下思路,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培養自己的服務品牌,給農民解決增產增收的問題,不用管有沒有電,不用管有沒有錢,一樣會活的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