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些行業趨勢越來越近了,如果農資渠道商不留意,不尋求改變或者不認清未來發展的趨勢,很有可能日子會過得很難受,甚至被“淘汰”。
未來農資行業的發展最應該關注的幾點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耕地質量提升(土壤修復)、品質農業、專業技術服務、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物服務商。
尤其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耕地質量提升!這兩點是國家的大工程,是鄉村振興中農業振興的大工程,也是農資行業要深度參與的。
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是用來解決誰來種地的大問題,耕地質量提升是解決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問題。這里我想說的重點是大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是農資渠道商需要深度關注的,而經作區,作物服務商的時代也正在到來,農資渠道商同樣需要警惕。
大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時代
真的到來了!
幾年前,農資行業都在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專業植保服務商、農事服務,但從十九大召開以后,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趨勢在快速加劇。
各種各樣的農業文件或政策或資金補貼上,都在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事服務組織、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發展。
最明顯的體現在于,小麥區原有"一噴三防”項目取消,農民所需藥劑不再免費發放給種植戶,改為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由政府向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購買服務,幫農民直接把藥打在田里。當然,水稻區病蟲害的統防統治規模也在加大!
這樣的轉變意義重大,并且是有原因的!
第一:老農人年齡進一步老化,農資或許不是他們的需要,能把藥打在田里,把肥撒在地里才是他們的需求;第二,糧食價格低迷,農戶使用農資積極性和防治病蟲害積極性不高,部分散戶農戶防治,部分不防治,容易導致病蟲害的傳播和爆發,統防統治顯然正題上要比散戶防治的效果更好;第三,政府購買農業服務,不僅防治效率高,組織效率也高,大型的地面藥械+植保無人機+電動噴霧機等,形成立體植保模式,關鍵是還是以預防為主,這才是病蟲害防治的正確打開方法。
那么為什么這種趨勢在加快?
第一,整體上,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數量急劇增加。第二政府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訂單和規模越來越大。
舉個例子,單單從植保飛防訂單來說,去年安陽百萬畝小麥統防統治轟動了行業,而今年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訂單井噴,規模之大,令人驚嘆,迎來千萬畝飛防時代,大家反倒覺得正常了!因為大家正在看到這種趨勢的發生!
說白了,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實現農業振興,要實現農業振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誰來種地,誰來服務新型職業農民的問題。那么,各農業相關部門、政府部門就必須有所作為,不能無動于衷!這時,就需要借助專業的、可靠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力量來解決農戶當下的強需求,也就是解決農民種植中的勞動力問題。
以解決勞動力為切入口,有可能成為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入口。第一步的趨勢可能是"農機占前臺,農資、農技占后臺“,最終形成農業服務是一種產品,而農業生產資料只是服務所需要的配套產品。
未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將成為農民心目中的服務品牌,農資產品的品牌逐漸消失。
此外,雖然近兩年土地流轉受阻,不少種植大戶不賺錢,但趨勢就是趨勢。
新型職業農民主導下的適度規模種植和小型家庭農場將成為中國農業的主要形態。
在“農民”概念上,政府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農民是一種職業;第二,職業農民,意思是不是誰想當農民,誰就可以當的,需要你會種地,會經營,有新的思維。那些種地不賺錢的,會逐步退出農民的行列,可能會進城或者成為鄉村振興中第三產業的服務群體。
一旦農業社會化服務真正展開,那么單純的農資經銷商就難過了。所以需要轉型,需要順行趨勢,成為專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或者加入他們成為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層級服務站。
未來,一定不是一個銷售農資產品的時代,是為農民提供農業服務的時代。
還可以這樣理解,農業服務是一種集成式的產品,而農資產品是分散式功能產品。集成服務的環節會縮短,推廣成本也是會降低的,是最有可能降低農民種地成本的。
在轉型農業服務商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思維。
一種是原有的農資經銷商轉型服務商,但是依舊帶著賣產品的思維,比如有的做植保無人機就是為了帶動農資產品的銷售,這只能有短期效果,不是明智的思維和做法。
另一種是外行進入直接做農業植保服務的,他們是把服務作為產品,看看農業服務鏈條上缺什么產品,然后去做配套,這種思維通常較好,我常常聽到這個群體說的話就是要淘汰那些思維固化賣農資產品的經銷商。
一種做農業服務就是在做農業服務,一種做農業服務的目的還是為了帶動產品的銷售,你認為哪種好呢?
總之,我只是想提醒大田區農資渠道商們,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趨勢來了,該怎么做,是時候認真思考一下了。
經作區,作物服務商的時代正在到來!
經作上,很早都在提服務,有時候甚至服務成了一種噓頭,時至今日,在經作區,優質產品在手,生意依然會不錯,因為好產品是根基。
但我想說的趨勢,說著說著就來了,一開始是虛的,是因為時機不到,而現在,作物服務商的時代正在到來。
這兩年來,尤其是2018年來,經作區最頭疼的問題是什么?不是不知道用什么產品,不知道怎么防治,除了土壤問題比較嚴重外,最嚴重的就是滯銷,價格下跌,果農苦不堪言。
你可以從到處看到滯銷的信息,然后是分析價格下跌和滯銷原因的文章,很多人解讀是瘋狂擴種導致的,是有這個因素,但我認為這不是根本因素。怎么可能那么多作物都擴種呢?我們發現終端價格低迷、滯銷,而城市消費端價格并不低,如果城市消費端的價格能夠趨于平衡,那么我相信消費量需求量,那就不存在到處都是擴種的問題了,搞的農戶自己都不知道該種啥了。
這中間的關鍵就在于,作物服務商做好產銷對接。而收購商資源也成了作物服務商主抓的重點資源。一句話,誰能把農產品賣出去,農戶就聽誰的,就用你的方案和產品。至于產銷對接怎么做,這是個難題!但是我們做市場調研時,很多經作區經銷商已經在做了。
另外,我們談品質農業,品質農業就需要作物解決方案。達成品質農業的條件是:健康的土壤、合理的施肥與用藥,標準化、規范化、有機化的種植方案。這對農資經銷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整合優質系統的產品資源,還要有系統化的種植方案,以及真正的技術服務。
我們在市場調研中發現,有經銷商在賣技術服務。農戶想得到他們的指導,那就需要付費,如果用他們的產品方案,那技術指導就可以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正成為作物服務商強有力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談到品質農業我們就需要打造農產品牌品牌,用品牌來證明你的品質。當下高品質的水果依然可以高價,而低品質的水果滯銷嚴重,大家都在談品質,但農戶不知道該怎么做,這就需要作物服務商協同種植戶一起來解決。
這兩年,市場上興起的作物大王就是作物服務商的典型代表。向下,他們在逐步滲透到種植端,有不少經銷商甚至自己搞起了果園種植;向上,他們在打造農產品品牌的同時,對接農產品收購商資源。有的已經做得相對成功了點,有的還在探索路子。
我只是想說,種植戶的訴求發生了變化,那么原有的農資經銷商就需要做身份轉化,轉化為服務商,去解決農戶的問題,滿足種植戶的訴求。
這兩年,我一直都在強調:原有的農資渠道商這個群體,我們不只是農資人,我們更是一個農業服務者,農資產品僅是我們為種植戶提供服務的生產資料!
我還一直強調:服務農業的主體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資服務商、作物服務商,農戶面對的是服務商,所以服務商應該努力打造并強化自己的品牌,這樣才不會受制于企業和產品。而真正的農資企業的使命就是打造極致產品,成為服務商的產品供應商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