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營銷課堂
|
|
農資營銷 從“心”出發 |
時間:2018-01-15 13:38:08 |
農資行業營銷和其他行業營銷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受眾明確——最終消費者是農民。隨著營銷意識越來越強,我們見識過了各行業千奇百怪的營銷案例,營銷似乎越來越“玄幻”。然而在農資行業,營銷的手段和方式相對簡單。因為農資營銷的根本在于如何服務好農民。做農資營銷,需要從“心”出發。
通農家之“心”
農資營銷從“心”出發,第一要通農家之“心”。投身農資行業,做起為農服務的良心生意,不做假冒偽劣產品,不坑、蒙、騙客戶,這是做農資生意最起碼的要求。
接市場之“心”
從“心”出發,第二要有接市場之“心”。營銷農資商品,一定要將接洽市場之“心”定位準。
案例:有位經營農資生意大半輩子的霍先生,可謂是當地享譽一方的農資市場營銷行家。他這些年來,生意做得穩,農資銷得遠,靠的就是熟接市場之“心”的本事。
“農民的種植種類被市場這顆‘心’左右,農民的種植是否隨市場之‘心’變動了,種植作物品種發生變化,農資產品的營銷之鏈豈有不變之理?”老霍說得句句在理。
他將不少精力放在做市場變化的調研與研究社區農民作物布局發展方向上,這些一條條聯通市場之“心”的“血脈”,就是促動市場營銷變化的敏感神經。他熟悉地掌握了市場“心率”,農資營銷也捋順了頭緒,確立了與市場之“心”的聯系。確定了隨“心”而動,隨行就市的營銷模式,讓自家的農資營銷生意順理成章地發展起來。由于年復一年地連接市場之“心”,讓這位貌不驚人的老霍名揚鄉里,儼然成為當地業界的一位營銷代表人物。
聯產研之“心”
從“心”出發,第三要有聯產研之“心”。從事農資營銷,賣出商品只是完成大半個命題,剩下的課題就是為商品農資生產與研發做貢獻。由此付諸于研發生產的行動,就是農資商從“心”出發,聯產研之“心”。農業發展需要什么?農民明天喜歡什么?本身就是農資經銷商應該關注的課題。做農資生意,要帶著熱情,揣著責任,摸索出農民的期盼,了解農民對產品的新需求,將信息傳遞給廠家或者政府部門。經營者一舉兩得:贏得市場的同時也對行業做出了貢獻,這也是農資營銷的本分。
案例:不少專業生產薯類肥料的廠家,經常組織農資經銷商就農資產品品種、質量、后續課題進行探討,讓農民應用之“心”、營銷推廣之“心”、廠家研發之“心”三心合一,使各自的“心愿、心智、心靈”心心相通,為自家農資商品的不斷升級換代推開了又一扇大門。企業的薯類新品農資也成為一方農資市場的“香餑餑”。
宜將心比心
從“心”出發,第四宜將心比心。農業投入成本大、勞動時間長,“靠天吃飯”的特性使得農民有時難以回收成本,存在獲益風險。不少農民在種植和購買農資產品時猶豫不決,就是因為在收益與投入上有心理陰影。
在為農服務的產業領域,從業者的“衣食父母”就是農民群體。處處將心比心地與他們做換位思考,立足于為農之“心”,站在農家之需、農業之求的位置,為農所思、為農所急、為農所望,發自內心地做農資營銷,把經營愿望從尋求行業利潤最大化轉換為行業服務最優化。如此日積月累地真心、誠信服務,我們的農資經營市場就會“心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這是依托著農“心”、借力著農“情”、開拓著農“事”的必然前景。
哲理告示人們:“本質的東西是根脈所系。”農資人做農資的營生,唯有牢牢守住良心生意之底線,營銷,從“心”出發。商道則通達遠方,生意便久盛不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