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缺水比缺地更嚴峻,要解決化肥利用率低,以及水資源和土地的矛盾,節水農業、水肥一體化是極佳的解決方案。2015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業要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實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減少化肥使用,水、肥資源高效利用正在成為科學普及的物化技術。
2016年我國農業面臨供給側改革,化肥行業要去產能,“調結構,轉方式”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水溶肥料和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成為農業和肥料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
水溶肥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水溶性肥料起始于20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經歷三個階段:起步發展階段(2000年以前,葉面肥);逐步發展階段(2000-2006年,葉面、沖施);快速發展階段(2007年至今,葉面、沖施、滴灌)。目前,水溶性肥料企業數量快速增加,肥料產量迅猛增長,肥料品種快速增加加,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市場快速拓展,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農業部水溶肥料登記情況。截至2015年8月20日,我國農業部肥料正式登記的肥料產品有3831個,臨時登記證的產品有3246個。
國內水溶肥類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料(603個,16%);微量元素水溶肥料(1206個,32%);中量元素水溶肥料(58個,2%);含腐植酸水溶肥料(860個,23%);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023個,27%);有機水溶肥料(9個,0.3%)。
水溶性肥料未來需求分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肥料產品剛性需求,現代農業發展對施肥技術提出新要求,簡便、節省、環保的產品-個性化產品。
為何發展生物水溶肥料
耕地土壤存在問題。耕地質量退化嚴重,耕層變薄、沙化、鹽堿化、酸化;土壤重金屬、農藥、劣質化肥污染嚴重;土壤普遍缺少有機質,中、微量元素;50%以上的氮素損失,磷鉀被固定未利用;連茬種植作物,導致土傳病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有益微生物減少,生產力下降。
長期的設施蔬菜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不合理施肥、養分比例失調、肥效下降和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致使土壤養分富集,鹽分積累現象日趨嚴重。過量使用導致我國最好的農田土壤健康功能衰退和生產性能下降, 連續種植6-8年后不得不客土以維持產量。
肥料使用存在問題。科學施肥普及率低,未做到平衡施肥;重視無機化肥,輕視有機肥;重視氮磷鉀,輕視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忽視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我國農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保持穩定持續增長的農業生產率;保持穩定、持續的土壤肥力;保持健康、協調的生態環境;保持資源與環境的持續利用。
微生物肥料應用功效。提供或活化養分功能;產生促進作物生長活性物質能力;促進有機物料腐熟功能;改善農產品品質功能;增強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復土壤功能。
為何開展生物防治
許多病害生防是唯一選擇。在寄主植物中無抗性基因,輪作不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無化學農藥可用對。而生物防治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同于化學農農藥,無病菌新小種產生之虞,環境和健康風險低。
生物防治作用機理。拮抗;競爭:空間、營養;重復寄生;誘導抗性,弱(無)致病株接種后保護或減輕隨后的強致病株對寄主的侵染和為害。提高作物整體健康水平和抗逆性:可改善營養,改善激素水平,促進發芽、提早開花,增加生物量、保鮮,減少微侵染。
“生防抗病”水肥一體化。將生物、化學、有機肥力三肥合一;“藥、肥”合一;高濃縮、全營養懸浮液體肥,有效含量達500克/升以上;采用螯合和磁化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3-5倍;將給土壤施肥,轉變為給作物根系施肥,增產15%以上;創造運營新模式——施肥大罐直通車,實現最后一公里;運用微生物菌劑,在作物土傳性病害防治——“棉花枯黃萎病、辣椒、茄果類疫病”上獲重大突破,防預效果達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