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化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這項規劃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以轉變化肥工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調整產業組織結構,控制氮肥、磷肥產能過快增長,增加鉀肥供應和資源保障能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農化服務業,培育品牌和營銷網絡,提高化肥利用效率 ,保護環境,促進化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從規劃中我們了解到,我國是化肥生產和消費大國。經過多年努力,尿素、磷銨等主要化肥產品從大量依賴進口到自給有余,鉀肥國內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 5.0%。主要產品產量均保持較快增長,尿素、磷銨、氯化鉀產量年均增長分別達到 4.7%、16.7%和 6.3%。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得到改善。高濃度化肥比重日益提高,整體達 80%。企業大型化進程加快。“十一五”末已形成 24 個百萬噸級大型化肥生產企業,其中 3 家企業產能達 500 萬噸級,大中型化肥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 70%以上。產業布局逐步合理。原料本地化的合成氨產能比例達到 53%。循環經濟初見成效。氮肥企業的廢氣、廢渣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約 50%的企業建設了綜合利用的熱電聯產裝置,二氧化硫回收利用,冷卻水、中水循環利用等逐步得到推廣。技術裝備取得突破。鉀肥生產工藝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百萬噸鉀肥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如此,我國的化肥工業還存在著能源資源約束大,生產成本較高;產業集中度不高,落后產能依然較大;企業農化服務水平低,行業發展模式尚需完善這三大問題。
如今,我國人多地少,通過化肥實現農業穩產、增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化肥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以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要求日趨嚴格,科學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減少化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將成為未來農化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目前化肥企業仍享受部分優惠政策(包括享受天然氣、用電和鐵路運輸等優惠價格及免征增值稅)隨著化肥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優惠政策將逐步取消,化肥企業經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化肥消費90%用于農業,10%用于工業。根據“十二五”期間農業生產的品質要求和多樣化發展等因素預測,2015 年農用化肥氮、磷、鉀施用比例按1∶0.38∶0.25 考慮,兼顧工業需求,預計 2015 年我國化肥需求總量為6610萬噸,其中氮肥4350萬噸、磷肥1490萬噸、鉀肥770萬噸。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十二五”期間,化肥工業在滿足農業、工業基本需求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產量整體自給有余,其中氮肥、磷肥完全自給并有少量出口,鉀肥國內保障能力達到60%以上,基本滿足科學施肥的需要。到 2015 年,氮肥、磷肥和復混肥企業數量大幅減少,大中型氮肥企業產能比重達到 80%以上。大型磷肥企業產能比重達到 70%以上。2 家大型鉀肥企業集團規模將進一步壯大。到 2015 年,尿素占氮肥的比重達到 70%左右,磷銨占磷肥的比重達到 70%左右,無氯鉀肥滿足國內需求,單質肥復合化率、大顆粒尿素比重逐步提高。在提高總量、產業集中度和產業結構的同時,使企業技術進步達到提高產量并能夠節能減排也是化肥工業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要目標。
為了完成幾項發展目標,在化肥工業十二五規劃中部署了五項重要任務。
首先要加快結構調整。優化品種結構。按照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環境友好的要求,改進提升尿素、磷銨、氯化鉀和硫酸鉀(鎂)等基礎肥料,適度發展硝基肥料、熔融磷鉀肥料、液體肥料等多元肥料,鼓勵發展按配方施肥要求的復混肥和專用肥,重視發展中、微量元素肥料、緩控釋肥料。加快兼并重組。抓住化肥流通體制改革契機,加快促進基礎肥料生產向優勢企業集中,逐步形成以大型化肥企業為主導的生產經營格局。提升農化服務。鼓勵大型化肥企業以生產為基礎,以質量為保證,加強質量專業人員培養,著力培育品牌和營銷網絡,加快建立高效的供銷和服務體系,擴大農化服務業務,減少流通環節,降低化肥流通成本。推動地方開展測土配方,實現精準施肥,防止和減少過量施肥,提高肥效,降低面源污染。其次是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基礎肥料向資源產地和優勢企業集中。第三點是推動技術進步。將氮肥、磷肥、鉀肥、復混肥作為重點開發和推廣的化肥品種。再次是提高資源保障能力.鼓勵氮肥企業和煤炭企業聯合建設化肥用煤生產基地,保障化肥用煤穩定供應。加強磷礦特別是中低品位磷礦采選能力建設.加快國內鉀礦資源勘探,開發利用難溶性鉀礦資源。最后是強化安全發展。加強化肥企業安全生產,對位于城區的老裝置研究制定搬遷規劃,新建裝置必須進入化工園區或集聚區,保證與周圍居民區的安全距離。加大安全投入,不斷利用新工藝、新技術進行安全改造,提高裝置本質安全度。
為了能夠在2015年向人民和黨中央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化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采取了六項保障措施:
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繼續開展化肥企業技術改造,重點支持氮肥原料和動力結構調整、磷石膏綜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礦加工利用、鉀肥工業發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和新品種產業化項目。支持化肥企業提高信息化水平,促進兩化融合。
完善行業準入制度。制定合成氨、磷銨、復混肥行業準入條件,通過上優汰劣,產能置換,優化產業結構,逐步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研究制定化肥行業淘汰落后工藝技術裝備目錄及配套政策。
鼓勵科技創新。通過對國內各種煤氣化示范技術進行評估,開展技術試點推廣應用,鼓勵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技術的穩定性和優越性,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新型肥料的開發和應用。繼續研究開發化肥大型化技術及裝備。
完善化肥市場調控。以保障化肥行業平穩運行和供應為前提,適時調整化肥進出口政策;完善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推進鉀肥國有儲備制度建立。
加強行業運行監測。密切跟蹤化肥行業經濟運行中遇到的問題,定期發布運行分析報告,及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化肥行業出現供需失衡和價格大幅度波動等情況。
發揮中介組織作用。大力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在信息統計、標準化管理、技術交流、人才培訓、企業維權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行業自律水平,建立誠信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