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撒撒!肥肯定是越多越好了。
土壤都已經病了!
你都不知道?還在撒肥?
你以為你的地沒產量是化肥用少了?
那你就錯大發了!
土壤病了,壞了,
種啥都好不了!
用再多化肥都白搭!
拼命撒化肥,撒掉的不僅是你的錢,還有你這茬和下茬莊稼的命。
那么,
土壤病,到底是什么呢?
土壤惡化,包括哪些方面呢?
土壤病了,到底要怎么辦吶?
土壤四大問題
一、土壤物理性狀的惡化
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
土壤的一個物理結構叫做“土壤團粒結構”,即土壤是由一個小團一個小團構成的,形象來說就像蚯蚓糞一樣。好的土壤團粒
結構既通氣,又保水保肥,而且還有抗旱的作用。
但是土壤團粒結構特別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包括人為的破壞。比如,澆水次數過勤、澆水過多,或者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噴灑某些化學殺菌劑,尤其是除草劑,都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如果團粒結構受到破壞,構成它的小分子團就不存在了,土就成了面兒狀的,堆積到一塊,就容易造成土壤的板結。很多農民以為土壤板結就是單純的土壤變硬了,實際上是因為土壤物理結構遭到了破壞,才造成了板結。
二、土壤化學性狀的惡化
(1)土壤酸化
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不同地區土壤pH值不同,以河北土壤為例,應該是中性偏堿,pH值7-7.5左右。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酸性的,尤其是一些小廠家生產的化肥質量不過關,酸性程度更嚴重。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堿度。酸堿度的量程為0至14,依據pH從小到大分別為酸性、中性和堿性。土壤過酸或過堿作物都無法健康成長。所以土壤酸堿度相當重要!本來化肥就是一個強酸弱堿鹽,長期大量使用,就會造成土壤酸化,pH值降低。有些地區的土壤pH值,甚至下降到4左右,這說明土壤已經酸化的特別厲害。
土壤酸化的危害表現在:
①影響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吸收。
②土壤酸化會造成作物的不適應,作物抗逆能力急劇下降。
(2)土壤鹽漬化
化肥本身就是一個無機鹽,由鹽離子構成,比如硫酸鉀會分解成K+和SO42-,K+能夠被作物吸收,但是SO42-就殘留到土壤中了,氯化鉀也是同樣的道理。 過多的離子殘存到土壤之后,導致土壤含鹽量過高。
土壤鹽漬化的危害表現在:
①根系不能正常吸水,影響蔬菜植株生長,嚴重的時候可以說蔬菜就像種在鹽水里一樣,出現淹根、死棵。
②鹽離子之間會產生拮抗,影響蔬菜對各種元素的吸收利用。
土壤鹽害有輕重之分
①初期的土壤
比如種菜一年左右,會出現綠油油的一層綠苔,也就是“青霜”。
發青是土壤鹽漬化最初的表現。
②土壤鹽漬化中度表現在:
地面濕度大的時候會看到一塊塊紅色的膠狀物,等到土壤干了之后,就會出現一片片類似紅磚面兒一樣的東西,即“紅霜”。這個時候就會造成葉片萎蔫等負面影響,影響產量。
③土壤鹽漬化更嚴重的表現是:
地面在干燥的情況下會出現薄薄的一層“白霜”。此時鹽漬化已特別嚴重,棚室內蔬菜根系會特別少,后期植株連片萎蔫、生長受阻,出現嚴重早衰,根系的水分倒流,根系皮層會發紅,莖出現萎蔫、腐爛。
三、土壤生物性狀的惡化
土壤中富含微生物,各種微生物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健康的土壤生物性狀是比較好的,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
當我們不斷種植,不斷加入化學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開始慢慢失調,即有害菌的數量越積累越多,有益菌的數量越來越少。隨著種植年數的增加,根部病害會發生會特別厲害,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到最后即使再怎么施肥,產量也上不去。菜農往往只注重施用化肥,而沒有關注到土壤生物性狀的一個活化,土壤生物性狀的惡化是導致作物減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四、土壤板結
所謂土壤“板結”簡單來說就是土壤變硬了,根系扎不下去了。
1、根系壞死
作物根系在土壤當中需要呼吸、需要氧氣,土壤板結會影響通透性,如果再加上澆大水,水會把土壤當中的氧氣壓出來,根系得不到呼吸,就會出現漚根,根系也開始壞死。
2、根系越來越淺
作物到生長中期的時候,根系壞死的速度會超過根系生長的速度,根系會出現早衰,也就是根系越來越淺。(比如棚菜番茄、黃瓜的根系就只能往下扎10公分左右,而更多的是變成側根,順著地膜往兩邊生長。如果把根系挖出來,看著也挺長,實際上以側根為主。)
3、影響作物吸收水肥能力
根系過淺就會影響了作物吸收水肥的能力。當我們進行隨水施肥的時候,不管是溝灌還是大水漫灌,如果地上部澆15公分的水,正常的壤土,水分能夠滲透到50公分左右。(就是說一次澆水施肥,距離土壤50公分之內,既有水又有肥。)
但是,如果土壤板結根系下扎受限,這樣作物可能吸收的只有10公分左右養分和水分。這就導致了作物出現缺水缺肥的癥狀。其實我們施的肥并不少,灌的水也不少!只是沒有吸收而已。
土壤物理性狀、化學性狀、生物性狀及土壤板結相互影響,當土壤板結時再用肥料,土壤鹽漬化、酸化就更嚴重,生物性狀也隨之惡化了。所以作物長不好,不是你用肥少了,是土壤生病了。
所以
我們首先要考慮做的是改良土壤!
下面我們說幾點土壤改良的方式
供大家參考:
一、增施有機肥
通過施用人、畜的糞、尿肥及堆肥、漚肥、綠肥、金沂蒙生物有機肥等有機質含量高的農肥來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機肥含量,有條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對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明顯作用。
二、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生產能力的有效措施。一是秸稈經過堆漚后施入土壤;另一種是在作物收獲后,把秸稈切碎撒在地表后用犁翻壓,直接還田,這樣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透氣、透水、保肥能力,從而提高土壤肥力。
三、合理輪作
合理輪作是用地養地的耕作方式,在輪作中注意兩點:一是適當增加豆科作物種植面積,在輪作過程中四年左右種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同時豆科綠肥作物經翻壓入土后,大量的根、莖、葉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二是種植耗地力作物要控制年限,如甜菜要七年輪一次,葵花要四年輪一次,豆類和瓜類作物不重茬、不迎茬,要五年以上輪作,這樣有利于恢復地力,又防治病害。
四、 種草肥田
應大力提倡種植豆科牧草來培肥地力,增加經濟產量。目前可種植的牧草有草木犀、紫花苜蓿等,以此來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產能力。
五、合理調整農、林、牧用地比例
林業的發展恢復是平衡生態,改善氣候條件,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的有利措施。合理的畜牧發展可以為土壤提供大量有機質,是培肥地力,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直接措施。
|